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峰 李彬
    2018, 12(3): 5-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经济正处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号召,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真正紧密地联系起来,既是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科学地制定党的经济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迫切需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趋势,而且还揭示了现代经济体系运行的一般机制和规律。这是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资本论》仍然具有生命力和意义的重要原因。本文以《资本论》中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原理为指导,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及趋势,初步建立了以社会积累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决定因素进行了具体探讨,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此为基础证明,我国未来宏观经济健康稳定运行和发展的保障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健
    2018, 12(3): 14-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有必要深化研究。基于此应通过分析精准定位其逻辑主线,即“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逻辑主线,通过对其“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逻辑主线的分析,进而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通过对这一经济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主线和现实依据的分析,精准地构建“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逻辑主线的实践路径:一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立场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三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完善我国现代化经济治理体系;四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改革和完善共享共富的实践路径。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安海彦 姚慧琴
    2018, 12(3): 20-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思想包括诸如“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等科学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要求协同推进绿色发展。通过摘录和解析《资本论》生态经济思想的经典语句,追溯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基本观点和思想源泉,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思想的实践旨归需求,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民众崇尚绿色幸福生活,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范从来 彭明生
    2018, 12(3): 27-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民间投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属性使其投资决策更加具有预算硬约束,其投资行为实际上意味着投资主体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这为分析中国经济走向提供了重要视角。本文通过梳理和计算民间投资的产业分布数据,分析了民间投资在不同产业以及同一产业内部的进入和退出情况,考察了民间投资主体对中国经济走向的判断,并基于2007 年以来的富人榜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民间投资的变动趋向。最后,本文基于民间投资的投资动向提出了中国经济运行的五大趋势性特征,印证了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科学性,并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 发展战略研究
    楠玉 袁富华 张平
    2018, 12(3): 35-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迈向中高端路径的达成,是宏观稳定实现的基础,有效实现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同时稳步迈入中高端发展水平。通过跨国比较发现,中国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增长表现较为稳健:中国在中等偏低收入阶段仅耗时8 年,2010 年进入中等偏高收入阶段以来,向高收入阶段的迈进也已行程过半;同时,中国人均收入表现出较快增长速度,增速甚至快于同阶段东亚成功实现追赶的经济体。然而,中国当前仍处于经济结构服务化引致的结构性减速阶段,向中高端发展水平的迈进仍不容忽视。从理想的阶段转换连续性和线性发展理论的立场来看,我们分别从三个层面,即:(1)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3)提升潜在增长率的可持续性,来对中国实现向中高端发展阶段迈进的具体路径进行阐释。最后,给出本文的政策建议。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田洋
    2018, 12(3): 44-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首次劳动过程进行了透彻地研究。一百多年后,布雷弗曼等人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扩充。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互联网与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逐渐渗透到了各个工业部门,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劳动过程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劳动过程理论,怎样分析互联网时代的生产劳动,已经成为经济学界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劳动过程中技术性质、管理与控制这两个构成要素的变化总结出劳动过程的几个新特点。希望这些总结能够进一步丰富劳动过程理论,并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 理论经纬
    赵万里 徐铁梅
    2018, 12(3): 52-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制度变迁是既有制度功能、政治压力、社会压力、文化演进、意识形态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素作用使得相对价格发生改变,从而出现了新的潜在利润,使获利成为可能。制度变迁是个体选择与集体行动在追求潜在利润过程中博弈的结果。好的社会秩序建立在好的制度基础上,而好的制度应形成利益结构引致的均衡点。制度设计的奥秘在于使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形成一种共赢共生的合力效应。
  • 理论经纬
    冯鹏程
    2018, 12(3): 57-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种新技术范式的典型技术特征,大数据提高了组织间信息获取与传递的效率和灵活性,有效地解决了组织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大数据通过挖掘组织间数据异质性与关联性价值,给出生产与管理的决策,促使组织的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发生结构性变革,进而重塑组织内与组织间的关系,从而引发组织形态的变迁。基于大数据的边际数据成本递减与报酬递增,以及大数据的数据聚合等特征,大数据时代的组织变革在动力、方式和形态上都有别于传统时代,其具体表现为:企业组织的网络化、生产的“全双工通信”模式化、数据驱动下的企业一体化、空间集聚虚拟化与产业融合延伸化等。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胡斌 毛艳华
    2018, 12(3): 63-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CGSS2013 中居民样本嵌套于76 个城市的截面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 模型,实证探讨了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结果显示:转移支付规模的扩大在概率上显著增加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同转移支付形式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无效性,一般性转移支付在概率上显著增加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晋升压力是影响“转移支付规模、结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间的重要边界条件。因此,我国在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晋升压力,只有实现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与晋升压力的协同配合,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体制改革
    舒杏 王佳
    2018, 12(3): 73-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制造”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本文旨在研究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微观与中观层面阐述两者间的内在逻辑,揭示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中间品贸易、产品内资源重置和技术创新等渠道提高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第二,从动态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资源再配置效应的促进作用略高于企业平均生产率。第三,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规模、所有制结构和生产率分布差异的企业间表现出异质性。本文的研究拓展了“中国制造”的政策内涵,同时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领域自由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王丰
    2018, 12(3): 82-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农民群众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是在“五期同至”新的历史阶段,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探索“多权合一的纯集体模式”、“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两权合一的新经典模式”、“两权合一的现代模式”和“两权分离的混合模式”等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种形式,努力实现“第二次飞跃”,以推动乡村振兴,有效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三重挑战”。
  • 三农问题
    桂华
    2018, 12(3): 89-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地资源关系紧张是我国农业发展长期面临的约束条件,保障粮食安全依赖于土地高效利用。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太重所引发的土地撂荒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又出现新类型的土地低效利用问题。武汉市郊农村的情况表明,工商资本参与流转土地和小农户经营都存在困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是构建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土地制度。东部沿海经济先发地区的实践表明,城镇化程度越高,土地资源重新配置的动力越强。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先发地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自发探索与城镇化相适应的土地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土地高效利用问题,这些先发地区的做法对全国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袁胜军 周子祺 张剑光
    2018, 12(3): 96-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品牌力评价(品牌力内涵)和品牌力要素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对消费者需求把握的基础上构建了品牌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品牌传播、品牌延伸、品牌商品和品牌文化四个准则层和14 个具体指标构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应用模糊综合测度模型,以三家休闲服装品牌企业为例,对其品牌力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分析,并提出品牌力提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