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赵锦辉 吴三来
    2018, 12(8): 5-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行动纲领。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我国现实经济问题,它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领导力量、奋斗目标、奋斗阶段、主要矛盾、总体布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发展理念、工作主线、指导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又是需要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卢江
    2018, 12(8): 1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大内容,也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混合所有制包括两种内涵:一种是整个经济结构层面的,主要指存在着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另一种是企业股权结构层面的,主要指不同性质的出资人交叉持股,着重体现在国有企业改革上。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必要之举,有利于微观资源合理配置,同时也是破除体制障碍,维护宏观制度稳定的有效途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是要激发经济活力,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坚决抵制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名的各种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渗透和影响。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董志芯 杨俊
    2018, 12(8): 20-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指出科学革命与帝国、资本主义经济之间形成强大联盟,在《未来简史》中预测智能技术将给人类带来三大威胁,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由于其利用技术的社会形态取代对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分析,尤其缺乏资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具体作用的分析,导致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预言必定漏洞重重。寻求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之路,必须深入研究资本与人工智能发展的逻辑关联。《资本论》中关于机器大工业的相关论述及其分析方法,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价值。资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内在的增殖本性推动了智能时代的来临。然而,资本权力的过度介入,将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向扭曲的方向,使其成为威胁人的异己力量。实现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乃至人的解放,要着力于对资本进行规制。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张鹏飞
    2018, 12(8): 27-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在近两年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密切关注起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而现有文献却缺乏对人工智能与就业问题新近研究进行系统全面地梳理。本文从更广阔的技术进步视角切入,从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与就业,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就业,程序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就业,技术进步与女性就业四个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概述,以期能把握人工智能与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前沿与未来动向。
  • 理论经纬
    陆万军 张彬斌
    2018, 1(8): 34-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身份认同和定居意愿表示个体城市融入状况,从就业特征和职工社会保险的视角探讨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发现,就业的非正规性和缺乏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是阻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其中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对城市融入的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民工群体主要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部门就业,就业的部门特征是导致非正规就业比重高且职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过低的主要原因。为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并提高外来人口城市融入,可以通过相关政策促进就业正规化并提高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包括取消城市部分行业和部门对外来人口的准入限制,通过劳动督察和税收激励政策提高私营企业建立正规劳动关系并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比重,通过放宽缴费条件、降低缴费基数、增加社会保险种类等方式促进灵活就业者参与城镇社会保险。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郭四维 张明昂 王庆 朱贤强
    2018, 12(8): 42-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贸易增速整体放缓,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特别是2015、2016 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而与此同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交易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16 年占全部对外贸易比重已达27.5%,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与定义进行了系统地界定,并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进行了全面地概括。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分析发现,跨境电商降低了企业进入外贸行业的固定成本及边际交易成本并改善了资源的分配,从而通过增大贸易机会、扩大贸易主体、丰富贸易内容等方式有效促进了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增长与转型升级。未来应该通过推进跨境电商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改革与国际规则制定,稳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其“外贸新引擎”的作用。
  • 发展战略研究
    杨武 杨淼 雷家骕
    2018, 12(8): 50-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OECD 科技统计数据,对中美日法德五国科技创新投入结构进行比较,利用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和GDP 增长率换算指数合成国家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指数,从创新驱动增长时滞期、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和经济增长惯性作用相对大小、驱动指数波动性、周期性和实际水平五方面对五国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研发投入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偏低,更侧重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五国创新驱动增长滞后期不一致,日本、法国和德国最短,美国居中,中国最长;中美两国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小于经济增长惯性作用,日本、法国和德国则相反;五国创新驱动增长可划分为两类:中国和美国为平稳驱动型,日本、法国和德国为波动驱动型;中美两国近年在创新驱动增长上保持相对一致发展走势,两国创新驱动增长联动性在逐渐增强。
  • 金融问题研究
  • 金融问题研究
    马广奇 姚燕
    2018, 12(8): 60-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建设使得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进一步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本文分析了当前人民币由“外围货币”升级为“中心货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为虽然“一带一路”经济圈逐步扩大、金融合作逐步加深、人民币加入SDR、互联网金融平台日益完善为其成为世界货币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人民币国际化“特里芬难题”、沿线国家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金融监管不统一、金融环境不稳定等挑战。基于此,提出了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和金融市场建设、推进“人民币区”的形成与发展、深化区域金融并构建货币合作机制、努力增加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份额以及借力互联网金融发展等对策,稳步实现人民币由“丝路货币”走向“世界货币”的战略目标。
  • 金融问题研究
    严佳佳 郭明华 何乐融
    2018, 12(8): 67-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呈现出波浪形前进的发展特征,对根本性制约因素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本文通过构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影响因素模型,发现资本管制并不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而金融市场发展滞后才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遭遇瓶颈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比较借鉴日本、
    德国在本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经验,本文从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市场发展两方面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孙刚
    2018, 12(8): 75-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产业政策争议的关键不在于其“去留存废”,而在于产业政策能否精准执行。选取高科技产业政策的执行视角,将“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视为精准执行产业政策的重要机制,研究发现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后,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以及未来四年内获得正式授权发明专利量均显著增加;在高科技产业政策精准执行的三个实现渠道中,除了税收渠道外,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将显著促进政府补贴和债务融资两个创新支持渠道在激励企业创新绩效方面的实际效果。总体上,高科技产业政策的精准执行优化了社会创新资源配置,有效地改善了企业实质性创新绩效,其创新“帮助之手”效应占优于“政治资源诅咒”效应。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李宁 汪险生
    2018, 12(8): 86-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把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分析的约束条件,基于对上海松江区家庭农场模式中集体经济组织对农地承包权与农地经营权有效运行的治理分析与思考,探究了如何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以实现农地三权有效分置的理论命题。研究发现: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以期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达到落实农地集体所有权的目的具有理论和操作上的可行性,但在治理内容上需要尽可能剥离集体成员权对农地实际经营与处置附加的交易成本。同时,坚持农户家庭经营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环节的核心主体地位,以及为农地经营权的细分和多种经营主体之间的联合提供社会化服务,引导并深化农业生产分工。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夏添 孙久文 林文贵
    2018, 2(8): 94-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已趋于网络化、多极化特征,但区域间的经济关系始终带有明显的行政区经济烙印,这与我国经济区划和行政区划的交叉重叠有关系。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的“行政区经济”概念出发,探讨我国区域经济出现该现象的理论原因。同时,回顾我国区域经济学发展历程,探讨了学科的三大争论,并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方向。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并举的,实践中的制度障碍、空间失衡和政策失灵都需要区域经济理论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