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蒋瑛 周俊
    2018, 12(9): 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逆全球化现象。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从经济学逻辑上适应了国际分工优势的变化,提出了经济全球化的新动能和新的贸易利得,对贸易保护主义进行了驳斥,提出了构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新思路和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选择等新理念;从实践来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提供了新动能,亚投行建设完善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自贸区建设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创新,能够有效应对当前的逆全球化挑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磊 赵学清
    2018, 12(9): 12-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马克思《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资本论》及其手稿联系起来考察发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为根本方法和具体方法两个层次。根本方法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具体方法包括科学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数量分析法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规定了具体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范围,具体方法是根本方法的科学延伸、灵活运用和深化细化,二者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既有层次差异又有内在关联,共同开启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需要坚持根本方法,发展具体方法,合理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孙景宇
    2018, 12(9): 22-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层面上,有关治理问题的研究一直沿着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两条路径展开。比较而言,全球治理的主体更为多元,政治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因而对全球治理的研究需要更为深入地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机制。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政治与经济对立统一、多个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分析框架。按照列宁对资本主义国际化发展的认识逻辑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变化,有助于认清全球治理的问题根源和发展趋向,进而发挥中国的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黄泰岩
    2018, 12(9): 30-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2017 年我国19 本中文权威样本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17 年中国经济研究前20 大热点排名,并用关键词频次加以验证,参照2003—2016 年的热点排名,分析了2017 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的排名变化,揭示出2017 年中国经济研究主要聚焦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主题上,并由此决定了2017 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变化的主要动因及其表现出的十大特点,然后以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指出了中国经济研究未来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问题。
  • 理论经纬
    赵红军 高帆
    2018, 12(9): 4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减少贫困、维持社会稳定和增加人民富裕的一系列宝贵经验,总结在主流经济学中发展治理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下,并进而分析了这一概念框架的内涵与外延;概括了改革以来中国发展治理所体现的若干核心经济学特征,并进而探讨了它未来现代化的必要性与方向以及这种发展治理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全球治理的影响。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刘梦 戴翔
    2018, 12(9): 51-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意义的“人口红利”式微,多指因劳动力年龄结构老龄化加重社会抚养比而导致的传统比较优势丧失,迫使摘取全球价值链“低垂的果实”难以为继。当前中国人口结构转型不仅体现为数量结构变化,也包括质量结构调整,并就此形成推动中国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两种动力源:一是劳动力年龄结构优势丧失产生的“倒逼”效应,二是劳动力质量结构优化创造的“推进”动能。与单纯依托低成本劳动力数量优势形成的“要素驱动”不同,这种依托劳动力质量优势而形成的新动力机制本质上属于“创新驱动”,必将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在全面摘取全球产业和技术“高悬的果实”中创造新的红利。在中国人口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摘取“高悬的果实”,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战略目标,需要科学施策以确保作为构筑新型比较优势核心要素的“人才”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红利”。
  • 发展战略研究
    李玉红
    2018, 12(9): 59-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污染是中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十几年,随着大城市“去工业化”和污染企业“退城搬迁”,中国工业企业在城乡空间重新布局。本文采用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大部分小微企业和三分之一大中型企业位于农村地域;污染密集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域;农村企业集聚与分散并存,工业集聚区企业与分散企业体量相当。然而,中国环境保护力量与污染企业分布存在着空间错位:城镇地域污染企业少但政府和社会环保力量集中,农村地域工业集聚区污染企业多但环境监管弱。应针对中国工业污染源在城乡间的实际分布格局,将工业污染防治重点向农村各类工业集聚区转移;地方政府应对污染企业的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
  • 金融问题研究
  • 金融问题研究
    王梅婷 余航
    2018, 12(9): 66-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影子银行体系扩张深刻改变了中国金融业格局,本文着重梳理了影子银行的发展模式和演变逻辑,发现落后的金融结构无法满足信贷需求和居民投资需求是根本原因;通过研究货币金融政策对影子银行扩张的作用机制,发现影子银行和金融政策之间的交互作用推动了影子银行过度创新和结构演变。同时,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金融政策传导效应的扭曲作用,从穿透式监管、规范金融创新的视角提出了对策建议。
  • 金融问题研究
    马宇 安晓庆
    2018, 12(9): 78-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汇率在各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选取92 个经济体1997—2016 年的样本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系统GMM 方法估计汇率变动对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经济体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经济体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汇率变动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两大间接渠道的影响效果会因收入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利用变量替换和TSLS 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得出政策启示,即任何经济体使用汇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必须与经济发展阶段协调一致。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邹一南
    2018, 12(9): 88-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一轮户籍改革采取差别化落户和居住证制度并行的二元路径,延续了户籍改革的利益扩散和利益剥离模式。利益扩散和利益剥离均着眼于单个城市,其成功的前提是户籍利益差异主要在城乡之间。在户籍利益的主要差异已转变为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情况下,两种改革路径都陷入了误区:作为利益扩散式改革的积分落户演变为大城市“抢人(才)”大战,而原本的改革受益对象农民工被排除在外,造成人口红利和人口负债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失衡配置,加剧城市发展差距;作为利益剥离式改革的居住证制度,使城市非户籍利益和户籍利益差距缩小,客观上提高了大城市的吸引力,促使流动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非户籍迁移,增加了改革难度。户籍改革应走利益均等化的第三条道路,即通过缩小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非户籍利益与户籍利益差距,改变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的态势,使中小城市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中坚力量。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彭文慧 李恒
    2018, 12(9): 98-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世界银行的社会资本指标体系,通过对山东、河南和陕西三省461 个农村家庭的调查,分析了农村家庭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质及其与农村贫困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资本在不同收入家庭间的分配存在明显差异,贫困家庭的社会资本水平明显低于非贫困家庭;但由于缺乏可利用的资源,社会资本对提高贫困家庭收入的作用更具有比较优势。营建培育社会资本的良好社会环境,投资社会资本以提高农村家庭获得资源的能力和机会,对减轻农村贫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