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经济学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获奖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4-0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理论经纬
发展战略研究
金融问题研究
三农问题
全选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Select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习近平关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论述——理念、主张、行动与贡献
赵瑾
2019, 1(4): 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对逆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在国际上,提出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平等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国内,科学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战略,发挥中国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的引领作用。习近平关于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论述是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理论、江泽民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理论、胡锦涛关于建设和谐世界理论的最新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40 年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事实与谎言:被发现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对特雷尔·卡弗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中文版序言的理论回应①
王志林 朱经纬
2019, 1(4): 1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一书中文版序言中,特雷尔·卡弗以“厘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为名,提出要“通过谨慎关注一个特别的日子”即“马克思去世的那天”(1883 年3 月14日)“来审视恩格斯的叙述”,并进而向世界宣布了他“审视”的惊人结果: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惊人对立”。回应特雷尔·卡弗的这一所谓“惊人”发现以及学界中与之相关的观点是每一个有良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责任所在;这也是在正确的前提和背景之下,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需要。在本文中,笔者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马克思恩格斯书信所反映出来的关于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真实学术关系及其交往的真实事例为依据,回应卡弗的质疑,并借以揭示所谓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的谎言”及回应学界的相关论点,同时,求教学界同仁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文本意蕴及其现实适用性——基于《资本论》文本内容的系统考察与应用分析
金栋昌 陈怀平
2019, 1(4): 2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级差地租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核心内容,级差地租的生成属性、普遍存在性与发展性、具体形式及辩证运动关系、量的计算逻辑、占有与分配关系等理论,对于认识和治理我国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科学区分级差地租与社会主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本质差异的基础上不难发现,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现实应用价值主要集中在明确社会主义条件下土地级差收入存在的客观性、土地级差收入对于我国土地利用的经济调节作用、土地级差收入占有和分配的公共性三个方面。这既反映了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客观需要,也是进行具体构建和政策创新的积极尝试。
理论经纬
Select
理论经纬
论张培刚发展经济学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新时代使命
许广月
2019, 1(4): 3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中国从发展中大国转变为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的新时代主题。张培刚先生提出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和新发展经济学正是基于中国的发展背景和实践试图建立不同于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腾飞的奇迹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道路、模式和经验。新时代我国发展的主要矛盾无疑是张培刚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的主题,也是中国经济学家为发展经济学做出贡献和创新的历史使命。为此,本文提出应采取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及革命思维的方式,充分认清中国发展的新矛盾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结合“十九大”确定的新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出从发展不平衡到发展平衡、从发展不充分到发展充分转变的系统理论和政策主张。
Select
理论经纬
中国制造业布局特征及空间重塑
孔令池
2019, 1(4): 4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业布局的合理性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布局的基本特征有:“胡焕庸线”两侧制造业布局形成明显的产业梯度,东南半壁呈“马太效应”的空间极化模式;经济地理格局开始由Krugman 的“从分散到集聚”范式向Helpman 的“从集聚到分散”范式转换,但产业转移和产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衰退趋势明显;地区间产业专业化水平逐渐提升,不同产业在空间上开始分离,但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建构一个有效的协调和制衡机制、寻求政府与市场的结合是推进制造业布局合理化的合理逻辑。实现制造业布局合理化的实践策略在于:突破“胡焕庸线”,实现地区产业均衡发展;形成产业的空间移动,显现比较优势;促成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除此之外,东部率先创新引领、中部崛起发挥优势、西部开发强化举措、东北振兴深化改革,是制造业布局空间重塑的策略重点。
Select
理论经纬
论交易方式的演进——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新框架
王勇 辛凯璇 余瀚
2019, 1(4): 49-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考察了从以乡村集市为代表的直接交易,到以现代商业为代表的间接交易,以及最新的以在线市场为代表的平台交易,这三类交易方式的演进过程和内在逻辑。特别地,我们把交易费用分解为交易过程中信息流动、商品流动和资金流动所产生的费用,并通过考察交易方式的演进中这三种流动过程的变化,来解释交易费用的下降和交易效率的提升。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解交易方式演进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交易费用产生的微观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交易方式的演进方向,同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平台经济模式的形成和高效率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发展战略研究
Select
发展战略研究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逻辑内涵、国际比较与路径选择
郭威 杨弘业 李明浩
2019, 1(4): 5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紧扣新时代矛盾变化、营造经济新动能成长环境、适应国际新形势竞争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通过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在总结20 世纪中后期美日德三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引导本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包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夯实经济体系产业基础、转换经济体系内生增长动力、提高经济体系资源配置效率和强化经济体系人才支撑在内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对策建议。
Select
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创新两阶段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
许福志 徐蔼婷
2019, 1(4): 7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运用2001—2016 年中国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法考察社会资本对中国创新两阶段效率的影响机制,借助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社会资本对技术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的创新两阶段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2)社会资本对技术开发效率的影响呈U 型关系,当社会资本跨越一定的门槛值时才能促进技术开发效率提升;鉴于尚未触及门槛值,目前社会资本对成果转化效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除直接影响外,社会资本还可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创新效率。(3)社会资本对创新两阶段效率的影响均存在门槛效应。随着社会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技术开发效率的影响效应由负转正且正向效应不断增强,其对成果转化效率的负效应也将降为最小。(4)其他影响因素中,除对外开放能显著地促进创新效率提升之外,政府研发资助具有负向作用,企业自主研发的正向效应并不显著。
金融问题研究
Select
金融问题研究
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于金融发展和金融稳定的中介效应分析
阙澄宇 李金凯
2019, 1(4): 80-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库,采用SYS-GMM 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法定和事实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在综合效应和直接效应方面,法定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事实资本账户开放则抑制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间接传导机制方面,无论是法定还是事实资本账户开放均通过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金融波动抑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异质性分析发现,事实资本账户开放主要抑制了中低收入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高收入国家(地区)影响程度较小甚至不显著;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降低事实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负向影响;相较于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条件下,事实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小。
三农问题
Select
三农问题
土地流转、农业适度规模化及农户增收的多维度检视——基于三省584户农业经营户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张益丰 韩杰 王晨
2019, 1(4): 8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山东、湖南、重庆三地210 个自然村共584 位农户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了农户成立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需求)与流入土地意愿存在因果关联。然后分别针对流入土地农户、流出土地或未参与流转农户,借助工具变量法进行农户收入影响因素分类检验,并使用扩展回归进行稳健性检测,发现强社会关系治理、参与合作社经营、发展电商,增加农业投入、政府扶持均有助于提高规模化经营农户的实际农业收入;而针对未参与土地流转或流出土地农户,农户的企业家能力、发展电商情况与其农业收入正相关,参与合作社经营对农户收益影响不显著。
Select
三农问题
劳动力转移、模式分异与农户务农收入——基于全国“十县百村”的实证分析
史新杰 高叙文 方师乐
2019, 1(4): 103-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中国“十县百村”的大样本调研数据,在Tobit 模型框架下运用工具变量方法研究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于农户务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远距离流动为主的异地转移模式之下,农村劳动力外流将会显著减少农户的务农纯收入;而在以近距离流动为主的就地转移模式之下,农村劳动力外流会显著增加农户的农业收入。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异地转移模式产生的效应更大,因此就总体效应而言,农村劳动力外流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户的农业收入,这也揭示了目前农户“粮食增产却不增收”的困境。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认知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良性互动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