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吕炜 邵娇
    2020, 1(11): 5-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不仅有助于以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能从长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转移支付与税制结构是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与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度安排。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实证考察转移支付与税制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发现转移支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及直接税与间接税之比均存在负向效应,而直接税占比提高显著提升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健性检验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在这之后,通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一是除规模效应外,转移支付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税制结构变迁存在结构效应;二是转移支付与税制结构变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在不同财政自主性地区存在差异;三是2002 年所得税改革对转移支付与税制结构间关系同时存在正负双重作用。最后,对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行标准化回归估计与传导效应比较,发现直接税占比提高正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转移支付不仅直接降低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亦通过降低直接税与间接税之比影响税制结构变迁而间接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抑制效应。
  • 发展战略研究
    沈坤荣 赵倩
    2020, 1(11): 19-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建设用地市场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集中表现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失衡以及建设用地指标空间错配,不仅对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构成重大制约,而且导致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缺乏发展空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建设用地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城镇建设用地供应主体单一,用地审批管理事权错位以及地方政府土地配置行为的激励机制扭曲,而这些体制机制障碍也是“十四五”时期完善建设用地市场的重点和难点。“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以化解建设用地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为突破口和主抓手,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激励约束机制、逐步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融资的依赖,才能提升建设用地供给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回旋余地。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庄芹芹 吴滨 洪群联
    2020, 1(11): 29-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绿色技术呈现理念导向,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统一,全领域全过程整体性,类型多样性与技术引领性等突出特征。把握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要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着手,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无缝链接”。当前我国技术创新绿色化逐步显现,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构建高效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要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市场导向机制与创新组织体系,加大绿色技术供给,激发绿色技术市场需求,强化绿色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绿色技术创新环境。
  • 理论经纬
    顾雷雷 王鸿宇
    2020, 1(11): 39-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正式制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较少关注非正式制度的作用。社会信任可以通过塑造外部环境,改变市场交易主体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过程。在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当下,本文探讨了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社会信任增加了企业的专利产出数量,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2)当公司治理机制、正式制度缺位时,社会信任能够发挥替代效应,对企业的创新产生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3)缓解融资约束、促进研发投资是社会信任推动企业创新的中介机制。以上结论有助于理解社会信任影响微观企业的作用机理,对企业改善创新融资困境、政府增强经济创新力、建设诚信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志彪 姚志勇 吴乐珍
    2020, 1(11): 5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演化的诸多不确定性和“逆全球化”态势,导致全球产业链重组不可避免。本文基于国外政府和企业兼顾效率与安全的角度,分析了全球产业链内向化、区域化和多元化的重组趋势,从增强产业链粘性和韧性、配套跨国公司、推进自贸进程、内外链互动循环、产业链集群升级等基本方向提出了直接对策,并从“竞争中性”政策、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提出了配套基础性策略,从而维护全球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巩固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韩军 孔令丞
    2020, 1(11): 58-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30 个省市1991—2018 年面板数据,考察了制造业迁入和迁出,劳动力净流入与净流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论表明;(1)制造业的迁入和劳动力流动均对城乡居民绝对可支配收入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制造业迁入和劳动力的流动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均显著大于农村,制造业迁出抑制了城乡居民绝对可支配收入增加。(2)通过城乡相对收入差距考察,在整体上制造业转移和劳动力流动均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区分制造业转移方向发现,在制造业迁出情况下,劳动力流动和制造业迁出均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制造业转移情况下,劳动力流动同样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3)在区分劳动力流动方向条件下,劳动力净流入没有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化。而在劳动力净流出条件下,劳动力流动和制造业转移均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
  • 金融问题研究
  • 金融问题研究
    陈奉先 李娜
    2020, 1(11): 68-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资本账户开放在促进国际资本跨境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加大了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并导致极端资本流动冲击频发。本文利用68 个经济体1985—2018 年的数据,考察了资本账户开放对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影响以及金融发展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账户开放会提升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发生概率,而一国金融发展有助于缓冲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的“突然停止”冲击,其缓冲程度可达28.72%,且金融机构相对于金融市场的缓冲作用更大;金融发展程度以0.4 为界,其缓冲作用呈现出非对称的“V”形变化。机制分析表明,金融发展通过推动经济增长、稳定汇率发挥缓冲作用。由此,在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过程中,坚持“先机构、后市场”的金融改革次序、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深度、扩大金融机构可得性,同时稳定经济增长、抑制汇率过度波动是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应有之义。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张喜艳 刘莹
    2020, 1(11): 82-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导向效应促进我国消费结构升级,通过预防性储蓄效应抑制消费品质升级,且呈现明显的滞后效应;通过空间选择效应显著促进城镇消费结构升级,对农村的影响微乎其微,体现出明显的城乡异质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消费结构升级只存在短暂的正向影响,以牺牲当前生存消费品质为代价,不可持续,对消费品质升级存在长期的负向累积效应。为此,围绕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 体制改革
    李涛 胡菁芯 冉光和
    2020, 1(11): 93-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础设施投资究竟挤出还是挤入居民消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使用CHIP 调查数据研究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家庭消费结构的关系,试图从细分种类消费的微观视角解释这一争议。研究发现,虽然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促进总体消费水平提升,但其对于消费结构的影响呈现出两面性。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交通通信类、居住类、杂项类消费,抑制了家庭设备类、医疗保健类消费,这说明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并存。进一步研究发现,挤入效应的主要机制是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放松消费约束提升了边际消费倾向,而非经济增长效应。此外,本文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基于收入水平的门槛作用,当收入水平较低时,基础设施投资挤出居民消费,当收入水平越过门槛值后,基础设施投资挤入居民消费。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方达 郭研
    2020, 1(11): 107-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农业生产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农村土地流转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直接与间接机制。直接机制层面,以农地“三权分置”为核心的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缩小了城乡要素市场的差异,直接带来级差地租I 的提升,缩小城乡收入差异。间接机制方面,农村土地流转间接提升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可能带来级差地租II 的提升,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创造效应”和“替代效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上海松江和辽宁辽阳的案例研究从实际经验的角度证明了农村土地流转对城乡收入差异影响的存在性。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何光辉 杨咸月
    2020, 1(11): 116-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Friedman 的通胀无时无刻都是货币现象的理论,在分析当前美国无限量印钞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历史视角对独立战争、内战、大萧条和2007—2009 年间金融危机中通过信用货币超发获取铸币税来解决危机的成败进行深入探讨;对美元全球化转嫁效应进行测算。本文发现,美国史上只有第四次通过纸币解决危机的努力成功了。美联储启动无限量印钞是深思熟虑的行动,但却难以让新兴经济体效仿。中国应吸取错失经济转型升级良机的教训,抓牢绝佳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人民币信用背后的经济实力,拓展小微经济主体融资渠道不能因循守旧。应认识到人民币超发难以让国际买单;而来自美元及其国际支付系统风险的威胁已迫在眉睫;同时须在人民币全球化战略方面寻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