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敏 邱海平 王金秋
    2020, 1(12): 5-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阶段》(通俗的论述)中,列宁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总结了《资本论》问世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列宁运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考察了资本主义垄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概括为五个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定义。通过对帝国主义经济特征和历史地位的分析,列宁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前夜。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科学说明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二战后,针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现象,帝国主义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但总体上仍然没有超越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框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学习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势。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林木西
    2020, 1(12): 15-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民经济学作为一门“本土经济学”“中国特色经济学”,在马克思“国民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其与宏观经济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系统运动及其规律性”,主要研究国民经济系统、国民经济运行和国民经济管理的规律性。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规划是国民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国家治理理念和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国民经济规划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治理的制度安排,二者的相互作用、互为支撑为战略管理和规划管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国民经济管理或国民经济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国民经济目标管理、国民经济监测预警与综合评价、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微观规制和国民经济预期管理等重要内容。国民经济学研究将有力地推进国民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孙喜香 薛俊强
    2020, 1(12): 24-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部揭示现代社会无产阶级贫困制度根源的资本主义社会史和批判史。恩格斯从社会史的研究视角揭示19 世纪资本主义转型和生产方式确立的社会机制及其现代性后果,把对经济问题的研究置于特定社会阶级结构之中,使关于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解放问题的研究从经验主义上升到社会科学层面,奠定了关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形成史和现代性批判的经济社会学分析框架。只有立足当代资本主义转型、现代性批判和经济社会学史研究传统奠基的思想高度,才能全面深刻理解青年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应有的理论价值及当代意义。青年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对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依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理论经纬
    刘欣蕊 周爱民
    2020, 1(12): 33-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我国30 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8 年半年度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产生正向影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银行越倾向进行盈余管理。并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与银行类型有关,相对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受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更大。进一步从监管约束视角对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发现,由于监管压力和营收波动,资本充足率会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正向影响,而收入结构多元化会加剧这一正向影响。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导致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王晓玲
    2020, 1(12): 43-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贸试验区国家战略是推进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着力点。自贸试验区的亮点在于它不仅是经济试验区,更是制度开放与创新的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网络格局与城市群布局形成空间交汇,为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在“制度创新+空间动力”的双重视角下,自贸试验区的设立通过增长极效应、推进效应、激发效应、变革效应为城市群中心城市注入新动力,通过辐射效应、溢出效应、示范效应、复制效应为外围城市提供新动力。动力机制符合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制度经济学等学理逻辑。我国应加强自贸试验区国家战略和城市群战略的协同发展,形成互促共进局面。
  • 发展战略研究
    李洪涛 王丽丽
    2020, 1(12): 52-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19 年8 月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强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本文将经国务院审批通过的城市群发展规划作为准自然实验,以中国十九个大城市群219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2007—2018 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城市群发展规划对区域要素流动与高效集聚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城市群发展规划能够有效推动区域要素流动与高效集聚;第二,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会受到区位港口条件因素的影响,政府规模优势是提升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陆军 毛文峰
    2020, 1(12): 6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间的联系日益网络化,注重可访问性和节点属性的城市网络外部性愈发受到重视,重塑了集聚理论的地理基础。相比于集聚外部性,城市网络外部性具有“跨边界”、“可流动”、“多尺度”、“共享性”等特征。据此,本文从网络分析范式下提出了“网络嵌入与互联”、“功能互补与协同”和“价值传递与增值”的区域一体化分析框架。其中,网络外部性通过降低匹配和交易成本、强化知识扩散和技术溢出、高效推动产业分工与合作、实施城市间“借用规模”行为等渠道促进区域一体化,而规模的借用是未来都市圈和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机制。这对于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有助于跳出优先发展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争,从网络联系、节点位置和借用规模效应的视角,将大中小城市统一纳入到动态的城市经济体系,指引区域经济在网络参与中走向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 体制改革
    杨运杰 毛宁 尹志锋
    2020, 1(12): 71-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其成效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基于1998—2007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具有积极影响。第二,国有参股相较国有控股和国有民营化等混改形式更有利于促进创新,该促进效果在外部创新环境良好、行业垄断程度高的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国有参股混改形式对大型国企的创新促进效应相对更大。第三,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通过获得政府补贴和降低管理成本这两个途径来促进企业创新。本文验证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中国国有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发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以及不同混改形式对企业创新的异质性效应,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和提升国企创新能力提供了经验支撑。
  • 金融问题研究
  • 金融问题研究
    裴平 傅顺
    2020, 1(12): 80-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2014—2019 年中国15 家上市银行为样本,综合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渠道,其主要结论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互联网货币基金、第三方支付和网络借贷三大业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即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影响最大,第三方支付的影响次之,网络借贷的影响再次之;互联网金融发展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主要是以负债结构为传导渠道。本文所做研究有助于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特别是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 金融问题研究
    梁涛 刘昊虹 李石凯
    2020, 1(12): 88-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 年度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 排行榜的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产业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产业中最重要的板块。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银行体系改革、监管制度完善、商业银行治理、金融科技赋能五大长期因素和政府大力扶持、国际金融危机两大短期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银行产业全球竞争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银行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崛起,解构了20 世纪末21 世纪初全球银行产业欧、美、日三足鼎立的旧格局,重塑了21世纪中、美、欧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 金融问题研究
    周阳 李雪蓉
    2020, 1(12): 98-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公开发布宏观经济前景的预测信息,并以此对未来的货币政策立场进行展望的前瞻性指引日益重要,它逐步成为中央银行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选取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汇率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中央银行的前瞻性指引可在合意方向上引导汇率,且平抑了汇率波动,总体上,前瞻性指引对在岸市场的效果弱于离岸市场;(2)在岸与离岸市场间存在双向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这进一步强化了前瞻性指引的效果;(3)不同货币政策取向的前瞻性指引在效果上具有显著差异,紧缩取向的前瞻性指引对在岸市场汇率的引导作用更强,而宽松取向的前瞻性指引在平抑汇率波动上更具优势。因此,将前瞻性指引纳入我国货币政策的工具箱,并增强其透明度和可信性,可丰富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的组合菜单,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效果。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孙红霞 赵予新
    2020, 1(12): 107-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逆全球化的思潮、新冠肺炎的持续蔓延加剧了全球的粮食供应链危机。中国作为粮食进口第一大国,在进口来源国比较集中的背景下,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逆全球化思潮和供应商的违约是导致跨国粮食供应链中断的主要诱因。中国跨国粮食供应链脆弱性主要表现在:跨国粮食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跨国运输方式比较单一,进口粮源的来源国比较集中。优化中国跨国粮食供应链的主要路径是:基于“一带一路”推进粮食进口多元化,完善跨国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跨国粮食供应链预警机制,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粮商,为有效应对危机、确保“适度进口”提供跨国物流保障。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段世德 王跃生
    2020, 1(12): 116-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国家财政资源投入为主,辅以必要的金融政策手段,是美国应对“次贷危机”和新冠疫情的基本政策,国债融资受“债券-美元”联动机制的影响,应对危机造成过量的流动性释放,实质是“财政赤字货币化”,虽能暂时稳定金融市场却使经济更加虚拟化。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流动性泛滥、发展投入挤占、干预成本转嫁,海外债投资者权益侵蚀,放大了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基础,美国国家信用出现循环累积的下降,降低了美国资本市场规避国际金融风险的声誉,“去美元化”成为国际货币市场的选择,影响了美国利用全球资源应对危机的能力,强化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内向化发展,透支国家信用使美国经济发展基础日益脆弱,将动摇美国和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应对危机透支国家信用的教训值得吸取,要提高我国应对新冠疫情政策的科学性,持续提高政府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通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补强国家信用,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条件。
  • 总目录
  • 总目录
    2020, 1(12):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