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刘航 孙早
    2020, 1(7): 5-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理论家发现了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必要性,形成了习近平全球经济治理思想。该思想围绕着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提出了以多边主义为理念的共同治理、以制度对接为主线的深层次合作、以新型大国关系为引领的对话磋商等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习近平全球经济治理思想生成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及应对全球性事务的丰富实践,是在传承中国共产党对外经济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的新形势而得出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任保平
    2020, 1(7): 14-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发展奇迹的形成不是制度因素,也不是创新因素,而是蕴含着“发展的政治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就是发展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结合,是政治因素中的国家、政党、政府、规划、政策与发展问题中的分工、专业化、市场的有机结合。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范式是国家能力与规模化市场创造的结合,国家能力促进了规模化大市场的形成,规模化大市场的引致力量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包括四个维度,国家维度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培育的强大国家能力;政府维度方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协同互补;规划维度方面:发展规划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配置力量;政策维度方面:选择性产业政策、功能性产业政策与普惠性产业政策的协调引导力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罗铭杰 刘燕
    2020, 1(7): 2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在治国理政上提出一系列关于绿色消费的新论述,这些新论述集中体现了新时代绿色消费理念。具体而言,新时代绿色消费理念是在中国亟需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时代背景中出场的。作为新时代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成果,新时代绿色消费理念延续了中国共产党重视绿色消费的光荣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下的消费理念,而其新时代意蕴则表现在它是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坚持“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为时代特征,并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时代目标。新时代绿色消费理念不仅内涵深邃,而且对引导个体日常生活消费、推进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国家经济健康运行均有一定意义。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赵敏
    2020, 1(7): 30-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来贸易差额问题只是引发中美贸易冲突的表面原因。20 世纪80 年代后美国以知识产权垄断为核心的新积累方式为美国资本带来高利润率的同时,也导致国内收入差距扩大等社会矛盾加剧,缓解国内收入差距扩大产生的压力是美国发起贸易冲突的直接原因。随着国际竞争愈加激烈,WTO框架下的国际竞争规则无法保护美国垄断地位,美国转而寻求与主要贸易国开展双边贸易谈判、试图重定贸易规则。以知识产权垄断为基础的新积累方式遭遇国际竞争挑战成为中美贸易冲突的根本原因。然而,发起贸易争端无助于解决美国社会内部矛盾和新积累方式的缺陷,以美国为中心的双边贸易反而阻碍美国企业创新,进一步消解新积累方式的垄断基础。
  • 理论经纬
    何小钢 王善骝
    2020, 1(7): 42-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 等新一代ICT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正加速向实体经济融合渗透,“新兴ICT 能否切实赋能制造业、提升生产率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ICT 生产率悖论及其产生原因、突破路径,显然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悖论提出30多年来,虽然对其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非常缺乏系统地梳理,特别是缺乏对如何突破生产率悖论的总结。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系统梳理了ICT 生产率悖论的演进轨迹,并对悖论的解释进行了归纳。特别地,本文总结并详细阐述了宏观和微观层面跨越ICT 生产率悖论的路径选择,对突破生产率悖论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加以总结和评述,以期为中国更好地依托新型ICT 推进智能制造战略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借鉴。本文在详细分析这些突破路径的同时,还尝试展望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张成刚
    2020, 1(7): 53-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我国稳就业政策背后的经济与制度逻辑,总结当前稳就业的政策实践,并对未来政策提出建议。“稳就业”各项政策的出台,首先是由于我国经济环境面临着重大基础性变化,其中包括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技术基础的变革。除经济逻辑之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制度层面的特殊性也要求在当前发展阶段重视就业与岗位创造。稳就业政策实践包括宏观层面、理念层面和政策措施层面的实践。政策措施可以分为市场主体政策、培训政策、工作创造政策、劳动权益保障政策、公共就业服务五个方面。未来稳就业政策措施的发力方向,应该围绕重点目标、前沿亮点、薄弱环节三个方面展开。
  • 发展战略研究
    刘铠豪 王雪芳
    2020, 1(7): 6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首次系统地探究了税收负担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税收负担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在更换估计方法、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考虑税收转嫁和纳税跨期性等条件下,该结论依旧稳健。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税收负担主要通过影响融资约束、是否进入中间品进口市场和出口行为进而抑制了企业劳动力需求。异质性检验显示,税收负担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税种、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不同类型的行业、距离港口较近与距离港口较远地区、职工有医疗保险与职工无医疗保险的企业之间有所差异。最后,依据本文结论提出了全方位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调整税收收入结构和适当下调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费率等政策建议。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王海娟
    2020, 1(7): 76-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承包地退出是一项重要的土地制度改革,需要在集体所有制视野下进行理解。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初期,我国在集体土地制度基础上形成了组织化的承包地退出路径,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调整实践中将已经市民化农民的土地调整给普通农民使用,在不影响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提高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承包地的组织化调控可以促进农村人口随着城市化推进而减少,有利于村社共同体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目前正在推行的承包地自愿有偿退出制度改革形成了个体化承包地退出路径,弱化了集体所有制,不仅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而且使得已经市民化农民的承包地难以退出,有可能阻碍城乡社会发展。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坚持集体土地制度,将承包地退出作为公共政策,恢复组织化的承包地退出路径,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推进城乡社会现代化转型。
  • 金融问题研究
  • 金融问题研究
    李成 李一帆
    2020, 1(7): 85-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货币政策根据经济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方能保障调控有效,为此必须清楚把握经济运行脉络。本文基于长、中、短期的阶段性视角进行剖析,发现当前经济复杂环境的形成源于长、中、短期不同因素的叠加。其中,世界经济周期下行拖拽引发国内经济增速降档、对外贸易顺差趋势性缩减造成有效需求重心内移、疫情冲击经济活动短暂停滞增添不确定性风险,共同造就我国面临经济复杂环境。为此,围绕调控目标、调控职能、调控模式、调控工具探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应对之策,以促成货币政策发挥总量管理下的结构精准作用,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在此基础上从预期引导管理、财政政策协同、宏观审慎配合三个维度提出货币政策的优化路径,以提高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力。
  • 金融问题研究
    张少军 罗旭 刘鼎铭
    2020, 1(7): 96-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探究一国通货膨胀的成因,需要考虑全球价值链这一重要因素。本文利用中国1997—2019 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探究了全球价值链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主要的发现有:(1)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高会引发通货膨胀,且存在着如下的传导机制:全球价值链→贸易顺差→外汇储备→通货膨胀。(2)全球价值链对通货膨胀的脉冲效应会在一开始增加,之后逐渐减少;而全球价值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3)全球价值链会造成产业链下游的通货膨胀;不会造成产业链上游的通货膨胀。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王颜齐 史修艺
    2020, 1(7): 108-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家庭经营形态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促进农业家庭经营平稳而有效的代际传递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外学者对该现象和问题关注较早并已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比较而言,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后,在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和土地要素市场化进程大幅推进的背景下,农业家庭经营形态逐步稳定,代际传递问题成为一种客观实践的需要并被国内学者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框架提出农业家庭周期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和农业家庭经营代际传递的一般规律。研究认为:农业家庭经营的代际传递是家庭生命周期规律的逻辑必然。农业家庭经营代际传递包括正式制度下的有形资源传递与非正式制度下的无形资源传递,影响农业家庭经营代际传递的现实因素众多,其中大多数通过农业家庭经营的在任者数量和质量、继任者数量和质量以及代际传递环境三个方面产生影响。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代际传递的客观性日益凸显,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的紧迫性不断增强。最后,对未来中国农业家庭经营的形态演变和代际传递趋势进行展望。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董昀 张明 郭强
    2020, 1(7): 119-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十余年来,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悖论:新的技术发明持续不断地涌现,但生产率增长却越来越缓慢。导致上述悖论的主要原因是新技术在经济体中的扩散速度持续放缓。本文发现,新企业进入壁垒的持续抬升、超大型企业的日渐强势,以及政府反垄断政策的孱弱,共同导致小企业在经济网络中日益边缘化,而大企业则成为创新主体;这些因素也使得技术变革的涓流难以均匀地从创新巨头渗透到小企业当中,从而令技术扩散进程受阻。除了导致生产率增长乏力之外,技术扩散放缓也是美国市场集中度增加和收入分配恶化的重要诱因。本文给我国带来的政策启示是:要冷静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政策,着力构建以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和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机制,并以公平竞争的方式促进技术扩散,切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