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研究
  •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研究
    丁任重 徐志向
    2021, 1(4): 5-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发展生产力是首要任务。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一直着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40 年来,我们党不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也在不断充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内容、目标和实现路径等。今年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郝宇彪 郭梦洁
    2021, 1(4): 13-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数值型财政规则作为规范一国财政纪律的工具,具有抑制债务规模扩张和调节财政收支结构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数值型财政规则的历史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具体来看,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至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世界各国所实施“第一代财政规则”,但因其仅结合简单性与灵活性,而未建立与之匹配的执行机制,致使规则僵化,无法有效应对危机的挑战。由此,“第二代财政规则”应运而生。相比于“一代规则”,其更强调以结构平衡为目标的反周期性,且偏好刺激经济增长的公共投资支出,与此同时各国还设置独立的监管机构,确保财政透明度,并保证国内规则的实施严格于跨国家规则。最后,在对德国和智利两国经验事实归纳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未来财政改革应遵循债务规则分级管理、结构平衡预算框架、增设独立监督机构以及财政规则法制化等理念,以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稳健发展。
  • 理论经纬
    唐浩丹 蒋殿春
    2021, 1(4): 22-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数字并购已然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甚至唯一途径。然而,大多数企业数字并购经验匮乏、数字化转型进程曲折,亟需相关理论和经验的指导。为此,本文首先解读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并购的内涵和特征事实,然后通过构建“数字颠覆行业分布矩阵”分析框架并结合具体数字并购案例对四类典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与数字并购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最后,本文对我国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并购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 理论经纬
    辛冲冲 徐婷 周菲
    2021, 1(4): 30-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系统诠释了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区竞争作用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逻辑机理基础上,利用2007—2017 年中国大陆27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区竞争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研究发现,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引资竞争(FDI 竞争)均显著促进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同时,地区间的标尺竞争还使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行为上展现出明显的策略模仿,土地财政依赖呈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纵向财政不平衡的影响效应
    在中、西部区域和非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更加明显,引资竞争的影响效应主要在东北地区更为突出。土地财政依赖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东、中部区域和非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的作用强度更高。本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和土地制度深化改革、优化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助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曹前满
    2021, 1(4): 4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术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也会引发“机器换人”,对就业构成挤压,造成就业极化和收入不平等问题。劳动是人类特有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价值理论的基础。劳动体现为就业,反映资源配置的社会结构问题,也体现于社会财富分配与经济循环体系,在资本逻辑与技术逻辑下呈现出过度劳动与劳动配置不均以及劳动分配不平等。本研究揭示高质量就业的经济质量的支撑逻辑及其面临的挑战,探讨劳动的数量、效率与价值量关系,经济运行的内循环与外部环境中的财富归属与新经济衍生新就业形态,进而从资本逻辑与市场配置下提出劳动替代机理与技术驾驭的应对策略。
  • 发展战略研究
    冯娟
    2021, 11(4): 5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贸易保护是一国采取限制国外进口和保护关税制度,确保本国商品独占国内市场的同时,支持本国出口商品争夺世界市场的主张和政策。本文在梳理贸易保护和国内市场独占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脉络的基础上,从逻辑和历史统一的角度,提出贸易保护和国内市场独占的最终趋向是自由贸易。作为崛起的贸易大国,我国面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保护的攻击和出口导向外向型战略积淀的矛盾,需在全球化自由贸易趋势下加快创新驱动,培育高质量一流企业,形成竞争新优势;优化贸易结构,打造高质量制造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为完善现代经济体系、促进社会福利总体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 发展战略研究
    张正荣 杨金东 顾国达
    2021, 1(4): 61-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统计标准的研究不断涌现,但对数字贸易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界定。本文通过梳理不同国家、国际组织和学者们对于数字贸易概念的定义,基于布尔代数法构建数字贸易的概念维度,对数字贸易的概念、国际规则和商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贸易概念包括通过数字订购和数字交付的数字贸易、纳入跨境电子商务的数字贸易和纳入国内贸易与非交换环节的数字贸易三种类型;不同主体在国际贸易规则谈判中的主张与其对数字贸易的定义具有一致性;数字贸易的商业模式包括线上订购和线下交付的货物数字贸易,线上订购和线下交付的服务数字贸易,线上订购和线上交付的服务数字贸易。基于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动我国数字贸易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吴福象 汪丽娟
    2021, 1(4): 70-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大背景下,依托内需实现中国企业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走上去”转型,对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OFDI 的发展过程,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研究表明,现阶段中国OFDI 还远未达到应有规模,未来应秉持差异化优势和规模经济原则,一方面要依托传统的GVCs 继续加强对美欧日韩等发达经济体技术寻求型投资和创新合作;另一方面要依托“一带一路”扩大对沿线国家多元化战略目标的直接投资,加大技术输出和基础设施输出。通过引导“走出去”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优化,实现以“内循环”支撑“外循环”、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 体制改革
    周观平 周皓 王浩
    2021, 1(4): 80-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04—2017 年间我国A 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信息资料,对混合制界定方法进行修正,构建了更符合混改本质的研究样本,在此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对我国国有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以减轻内生性问题造成的估计偏误。研究证实,相比于纯国有股权结构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股权结构的国有企业绩效水平更高。经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纯国有股权结构的国有企业盈利绩效能获得显著提升。进一步的影响机制研究显示,混合所有制下企业激励机制的增强是促进盈利改善的重要原因。
  • 体制改革
    王世强
    2021, 1(4): 91-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时代,建立能合理引导新业态发展的反垄断规制体系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议题。本文研究表明,数字垄断工具在运营上具有高效性,对监管部门与消费者存在隐蔽性,在策略应用上具有组合性。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反垄断面临挑战,既有规制经验较少,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频发。为规范数字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全球首部针对数字平台企业的系统性反垄断指南,其中尚有可完善之处。本文对数字经济反垄断规制所提政策建议为:升级新业态规制工具;通过完善法规优化数据监管;引导企业增加质量投入;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适度提高反垄断违法处罚;鼓励政府部门间在规制工作中合作;加强数字科技创新扶持力度。
  • 金融问题研究
  • 金融问题研究
    李林玥 路平
    2021, 1(4): 102-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双边贸易强度、专业化分工、金融一体化及政策协调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传导机制,进一步探索经贸合作的创新发展。结果显示:(1)双边贸易强度、金融一体化、财政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及“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谅解备忘录对经济周期协动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专业化分工会减弱经济周期的协动程度。(2)合作谅解备忘录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正向影响大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正向影响之和。(3)各传导机制的相对重要性存在显著差异,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双边贸易强度、金融一体化、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及专业化分工。
  • 金融问题研究
    曹玉平
    2021, 1(4): 111-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微宏观统一的债务和权益金融结构视角,研究了异质金融(资本)结构对技术模仿和前沿创新的动态不对称影响;随后,利用社会融资规模、风险资本、创新能力指数、PCT 国际专利等数据,在客观度量我国31 省2002—2016 年金融结构和创新前沿程度演变的基础上,借助固定效应面板分位数回归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越远离创新前沿的低水平技术模仿阶段,债务金融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越大,而权益金融的创新促进效应越小;在越趋近技术边界的高水平前沿创新阶段,债务金融对创新的阻碍作用越大,而权益金融的创新促进效应越大。最后,探讨了金融结构如何动态演进以驱动我国经济实现由技术模仿向前沿创新的转型。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陶善信
    2021, 1(4): 121-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三权分置”解决的是农地产权间的权属冲突,但本文研究认为功能冲突仍可能存在。现实分析表明,因体现保障功能的农地配置其产出已低于农民收入目标,农业生产功能被破坏,而放活经营权后,规模经营虽可解决生产问题,但难以承担被理解为收入保障的保障功能。基于产权理论的分析表明,经营权的生产功能与承包权的保障功能分别靠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实现,若保障的是收入,就容易推高地租价格,破坏农业生产。通过内涵的再审视表明,农地保障实质是一种风险预防功能,当农民有其它更高收入来源时,农地收入只是一种保底选择。要调和与生产功能的冲突,保障功能的实现形式应由保障收入变为保障农民的农地财产权,而这一权利带来多少收益由市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