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顾海良
    2022, 1(12): 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成立之初就坚信,只有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才可能变为现实。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对社会主义道路作出的居于首要位置的战略擘画,成为党始终肩负的历史使命。新时期“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提出及其“核心”地位的认识,集中体现了党的历史自觉和时代担当。新时代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进程,激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跃升。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是党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时代担当和崇高理想的宣示。从中国国情出发,与中国历史文化深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选择的根本立场和原则。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
    2022, 1(12): 15-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深刻理解领悟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经济学家》编辑部特邀请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开展了笔谈,现将部分成果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许弘智 王天夫
    2022, 1(12): 2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着“零工经济”的发展,劳动形态呈现零工化趋势。从政治经济学的生产方式变革—劳动形态变迁理论脉络出发可以发现,工业时代所形成的职业化劳动形态,在数字时代正逐渐由零工化劳动所替代,并展现出劳动时空条件零散化、劳动过程碎片化以及劳动关系原子化等新特征。这些新特征产生的根本动力机制在于数字时代的平台资本充分利用作为核心生产资料的数据的特点,包括虚拟性、可切分性、权属模糊性等,采用包括生产场景的时空延展、生产过程的拆分控制、组织关系的外部众包等控制—积累策略,以推动零工经济的扩张与劳动零工化的转型。上述分析表明,研究者既需要从新的视角思考数字时代零工劳动者的劳动状况与相应的保障实践,也需要对数字技术发展的社会经济后果展开更多反思。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杜巧玲
    2022, 1(12): 3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技术革新使人类社会面临数字化转型并进入以“数据”资源的生产和获取为核心的数字化时代。数据来源于人类实践,其价值生成于数字技术与人类实践的辩证运动,资本家凭借对数字技术的掌控对人类行为数据进行无规制攫取和垄断。在“数字”思维和资本逻辑的合谋下,世界一切可量化的事物都被数字化解构,人类面临数据殖民风险,人的生命政治遭受全面剥削和异化。数字技术垄断所造成的数字平台霸权以及后续引发的数据殖民行径及数字帝国主义的抬头,都源于资本权力的无规制泛用和滥用。对此,必须从思想、经济、制度、技术以及人的解放这五个维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对资本权力加以规制,推动数据从“私人占有属性”到“全体个人所有”,实现数据的社会主义应用,从根源上解决数据殖民问题。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卢昂荻 丁思琪 张可云 李婕
    2022, 1(12): 4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于中国进口扩张的现实背景,本文以本地生产网络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关税以及国际贸易数据库构造城市—行业层面受到的间接进口冲击指标,并实证考察其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接进口竞争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印证了城市内部供应链视角下的“熊彼特效应”。本文进一步区分了引发溢出效应的两种机制:劳动力要素再分配效应使得劳动力向区域内受到进口竞争影响小的产业进行转移,劳动力成本的下降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抑制作用。中间品进口替代效应使得下游企业在上游行业受到进口冲击后得以进口更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品,技术的可替代性使其创新动力下降。本文估计了进口扩张对企业创新的间接影响,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落实贸易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 理论经纬
    王俊 王聪
    2022, 1(12): 57-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地缘政治风险、重大输入性风险、产业链风险以及规则条款风险四个方面识别出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关键风险点。基于安全与效率平衡的原则,实施分层风险预警,并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筑“政府—产业—企业”三重风险防范机制。在政府层面,加强政府间沟通协调、完善制度衔接及争端解决机制;在产业层面,建立以产业损害补偿与保障制度为核心的产业风险防范机制;在企业层面,多措并举应对输入性风险,加强国际规则应用以及增强核心技术能力。
  • 金融问题研究
  • 金融问题研究
    隋建利 张龙 申瑛琦
    2022, 1(12): 67-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基于连续性、稳定性等“多性”目标,阐释“时度效”的内涵与特征,并在理清“时”“度” 和“效”之间逻辑关联和相依关系的基础上,科学筛选“时度效”表征变量,重点刻画“时度效”表征变量与经济基本面变量的动态走势和波动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时度效”内涵极为丰富,“时” “度”和“效”之间虽然存在一定外在“冲突”表象,但多数情形下三者之间呈现“一致”属性。第二, “时”“度”和“效”之间既存在逻辑先导关联,也存在因果相依关系。第三,“时度效”表征变量的动态走势,很好地拟合和预测了货币政策当期松紧状态与未来调控取向,政府应根据经济中长期调控需求和短期目标侧重,兼顾“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调控效果,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
  • 金融问题研究
    郑丁灏
    2022, 1(12): 76-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科技向金融业的突进式渗透使金融数据成为金融风险的栖息地,并将金融数据治理填入金融监管的议程表。归因于金融数据公私合一的属性特征、扁平化的网络架构与多层次的应用风险,以多元化主体和民主化规程为表征的协同治理高度契合金融数据治理的需求。尽管我国金融数据协同治理实践中依然存在政府协调网络空白、治理资源分配不均与社会治理能力孱弱等现困境,但金融监管层可在优化协同组织网络的基础上,补足串联各治理主体的枢纽型规范,并为之匹配相互均衡的权责体系,促使公私治理主体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金融数据治理新格局,助推金融数据的高质量发展。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郭澄澄
    2022, 1(12): 86-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竞争中性、劳工与环境标准、知识产权等为核心内容的USMCA、CPTPP 和EPA 国际区域贸易协定,与强调商品和要素流动“边境开放”规则的WTO协定相比,是实现开放重心从“边境上”向“边境内”延伸拓展的高标准国际规制。本文通过分析USMCA、CPTPP 和EPA 国际区域规制的内容特征,发现国际规制的高标准集中体现在区域内贸易保护程度更高、跨境准入效率更高和科技创新制度更加完善。高标准国际规制可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溢出效应制约我国参与国际循环的规模和质量,增加国内制造业断链风险。通过对制造业不同行业断链风险的分析研判,发现劳动套利型行业断链风险较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断链风险适中,内需型行业断链风险较低。我国制度型开放实施路径,应围绕应对高标准国际规制下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风险进行,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 体制改革
    刘诚
    2022, 1(12): 96-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学理上辨析了数据机制与传统价格竞争机制的差异,并着重探究了更好发挥数据机制作用的基础制度体系。具体地,从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安全5 个方面依次阐述了它们对数据机制的理论作用、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亟需突破的制度瓶颈等内容。其中,确权是数据要素化的前提,流通是数据广泛使用的表征,交易或共享是数据交互使用的主要方式,分配是数据机制产生的社会结果,安全则是促使数据机制健康有序发挥作用的基本保障,进而论述了欧美建立和完善数据机制的经验做法。有关结论对我国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和提高线上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徐浩 祝志勇 张皓成 郭志茹
    2022, 1(12): 106-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数字基础设施等6 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结合31 个省市自治区数据,采用效用值法和障碍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数字营商环境总体得分仅为27.05分,省际最高78.35 分(北京),最低仅为9.17 分(西藏);东部显著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南方优于北方地区;政府监管与服务环境是制约我国数字营商环境提升的核心障碍因素,东部市场环境等障碍度大,东北和西部数字基础设施等障碍度大。本文从顶层设计、重点任务、组织保障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数字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高杨 姚雪 白永秀 吴振磊
    2022, 1(12): 116-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链长制作为一项地方政府主导的产业制度创新,应立足于不同产业链的关键症结,明确“链长”的职能边界。同时,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是我国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本文构建经济、社会、环境三重底线视角的商业模式画布分析框架,全景式地剖析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症结。基于结果效应和过程效应两个赋能维度,从国内循环的供给侧、需求侧和国际大循环三个赋能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有为“链长”赋能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的内在机理,并从推动“五链”融合闭环发展、促进产业链内外良好衔接、提升全社会绿色低碳认知等方面提出实现路径。
  • 总目录
  • 总目录
    2022, 1(12): 125-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