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2023, 9(9): 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国有经济总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行业分布逐渐从基础性产业向商贸服务行业调整,区域布局依托于地方经济实力向西部倾斜,同时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增长快于中央企业,但国有企业布局和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新征程上,国有经济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国有经济发展也将面临一系列新要求。为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需用好引导机制、整合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从产业、区域、企业三个层面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政策上主要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强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使命担当;二是深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三是更好发挥“两类公司”平台作用;四是适应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五是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六是健全部际协同联动机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磊 □黄世玉 □刘长庚
    2023, 9(9): 1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地阐述共同富裕的富裕、共享、可持续逻辑,科学构建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QSIS法测算2010—2020年中国共同富裕事实格局,分析其动态演进规律、区域差异来源及主要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演进趋势,区域间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各省份之间共同富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领先省份占少数而落后省份占多数。东部地区呈现绝对差异扩大的趋势,中西部地区有绝对差异缩小的趋势。(2)中国共同富裕发展非均衡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存在小幅递减趋势,其中贡献率最高的为东-西部区域间差异,其次为东-中部。区域内差异对共同富裕发展非均衡的贡献仅次于区域间,其中贡献率最大的为东部区域内差异。(3)多数省份共同富裕进程的核心障碍因素是共享性不足,同时有近三分之二省份的富裕性障碍度趋于提升。本研究为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事实依据和路径启发。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付星吉 □白利鹏
    2023, 9(9): 2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激活资本的文明面、遏制资本的无序扩张,力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本有序发展”的资本有序化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一系列理论论断与实践举措的重要提炼。资本有序化理念的提出是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中国共产党资本认识与驾驭能力的不断提升及化解目前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风险挑战需要的必然结果。资本有序化理念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资本理论是其原理基础,历届党中央的“资本观”是其理论来源。资本有序化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系,具体体现在资本有序化的基本前提、现实表现、内在关系及目标原则之中。资本有序化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新境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资本理论,并为全球资本治理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案借鉴。
  • 理论经纬
    □王传智
    2023, 9(9): 36-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配第-克拉克定理”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宝典法则,而是一个悖论。从经验数据来看,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为以第三产业为主,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面临着产业畸形化、虚拟化、危机频发、增长乏力等问题;从理论视角来看,“配第-克拉克定理”错误地理解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资本逻辑利用市场经济的弊端以及有为政府职责的缺失发生作用的结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发展方向的理论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国家不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中转站,工业化没有尽头,后工业社会是一个伪命题,必须坚持工业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确保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陈凤兰 □张鹏飞
    2023, 9(9): 45-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促进国内产业链延伸发展是推动国内大循环的有效模式,同时其能否助力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循环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 2008—2020年全球投入产出表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国内产业链延伸发展显著提升了企业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机制检验表明,国内产业链延伸发展通过融资纾困、信息共享、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机制而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削弱国内产业链延伸发展对企业国际化的正效应,而国际产业链和国内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能够推进企业国际化。异质性分析显示,国内产业链延伸发展对处于成长期、高技术和高竞争行业内企业,以及处于沿海地区、高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地区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本文从发展国内产业链角度为推动国内循环以促进国际循环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
  • 发展战略研究
    □杨倜龙 □郭克莎
    2023, 9(9): 5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熵权法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以服务业和制造业增加值比值为被解释变量,分析了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比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该比值之间呈现非线性的正“U”型关系,在一定区间内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比重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而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超出该区间之外时,数字经济会降低制造业比重,且降低速度边际递增。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促进产业融合这条路径影响制造业比重。在数字经济发展前期,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而稳定制造业比重,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越高,制造业越倾向于服务化而降低制造业比重。本文的结论意味着,数字经济在短期内对制造业比重稳定是有利的,但长期而言,数字经济依然无法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演变所遵循“库兹涅茨”规律。
  • 金融问题研究
  • 金融问题研究
    □贾鹏飞
    2023, 9(9): 6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构建新货币主义理论模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对支付系统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在经典的新货币主义基准模型上引入类现金(cash-like)的央行数字货币和私人货币,并重点刻画央行数字货币替代现金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本文发现,央行数字货币的引入将增加公共货币的收率,使得消费者持有更多的公共货币。虽然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会挤出私人货币,但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会增加。流动性资产的增加将放松消费者的流动性约束并提高交易效率。与此同时,流动性约束的放松将促使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商品的生产也会增加。鉴于本文模型,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将对支付系统和宏观经济产生正面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应积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落地进程。
  • 金融问题研究
    □李 本 □韩 笑
    2023, 9(9): 77-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国际经贸活动的核心环节,跨境支付在美国动用SWIFT系统制裁他国以及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代理银行数量减少、支付成本过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不足态势,全球跨境支付系统亟待重构。数字货币勃兴为系统重建带来契机,其中多边货币桥项目(mBridge)作为全球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项目创新的代表,正在同一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平台上测试四个不同司法管辖区 CBDC 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该模式将可能在技术和监管合作的基础上极大改观全球支付清算体系。mBridge体现的公平性和高效性理念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用性、包容性和互惠性等特点相契合,使 RCEP 框架下扩容 mBridge 成为可能。中国目前在主推 mBridge上具备各种资源禀赋及先发优势,应进一步倡导在RCEP框架下,结合国际清算银行的规则指引,协调各国 CBDC 间发展进度不一致问题,健全法律监管,逐步推进 mBridge扩容,为重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提供中国方案。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程惠芳 □洪晨翔
    2023, 9(9): 87-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经贸规则体系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新趋势,以贸易投资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改革正在渐进式推进。本文在论述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理论发展逻辑基础上,首次基于高标准经贸规则视角,构建并测度了 2013—2021年全球 126个经济体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指数,并探讨了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影响因素和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贸易投资便利化综合水平的全球排名由第48位提升至第35位,现处于第二梯队,但服务贸易便利化与争端解决便利化未进入全球50强;从影响因素看,数字贸易便利化的贡献率最高,交通物流便利化的改革创新动力不足,而以知识产权保护、争端解决、政府服务与效率为核心的制度环境的贡献率亟待提高;从经济效应看,贸易投资便利化能有效促进货物贸易规模、服务贸易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增长,是提升“外循环”质量的重要引擎。本研究为我国全面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有序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体制改革
    □叶 颖 □陆善勇
    2023, 9(9): 98-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动中国经贸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至关重要的课题,其重心就是要完成新旧动能的转换,其中出口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直接关系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低端出口型制造业弊端不断显现,过去一直遵循的传统比较优势难以支撑新时期出口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亟待探索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高质量发展赶超道路。本文引入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从综合优势战略理论角度探讨中国出口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并为塑造中国出口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具体实现路径。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谢文帅
    2023, 9(9): 108-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建设既包括农业生产力发展,又包括农业生产关系变革,旨在实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最终构建起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农业强国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密切相关。为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应当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大力发展生态低碳现代农业;重塑农业生产经营微观主体,促进小农户和农业强国建设有机衔接;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 三农问题
    □朱 萌 □龚为纲
    2023, 9(9): 119-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归纳了耕地抛荒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农业劳动力外流和耕地要素价格等因素,分析了耕地抛荒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农业劳动力外流程度的增加,耕地利用效率既存在村庄层面的分化,又存在区域之间的分化。在一部分村庄或区域,随着农业劳动力外流程度的增加,耕地流转规模增加,而在另一部分村庄或区域,则出现耕地抛荒的态势不断加剧。(2)在农业劳动力外流的过程中,耕地利用效率的分化与农业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抛荒的异质性影响密切相关。在耕地要素价格较高、耕地资源禀赋较好的村庄或区域,农业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抛荒的激化效应较弱;而在耕地要素价格较低、耕地资源禀赋较差的村庄或区域,农业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抛荒的激化效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