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李光辉 □程仕杰
    2024, 1(1): 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对外开放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以经济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实践,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重大问题的解答。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坚持”,即坚持创新理念、坚持开放理念、坚持先行先试理念、坚持高标准发展理念、坚持产业优先理念。新时期全面落实习近平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思想,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重点突破、解决好主要问题,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统筹发展与安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任保平 □李培伟
    2024, 1(1): 1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特殊性可以归纳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突出表现在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现代化的底层逻辑,进而衍生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道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推动高质量生产力的形成。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底层逻辑框架内,高质量生产力的人民属性得到强化,更加注重人才生产力的形成。以人的现代性作为价值判断,以人的现代化作为终极目标,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推进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和共同现代化的协同发展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脉络。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机制体系,包括动力变革机制、结构升级机制、制度治衡机制和人才支撑机制四个维度。实现路径可以归纳为:以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依托,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与配置效率;以数字化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构建数字新技术供给体系;以质量效益递增型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人的现代性最大化为目标,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续继 □王于鹤
    2024, 1(1): 2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要素的新特征挑战了原有的生产要素治理框架,数据治理新模式亟待探索。学界对于数据所有权的界定尚未定论,以确立数据所有权为核心的治理理论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困难;从数据特征本身出发的治理体系构建在实际应用中又难以避免激励不相容问题。本文沿着“数据二十条”的创新思路,以综合推进数据要素市场的高效、公平与安全为目标,以向数据权益主体提供能力保障为重点,以搭建数据可信流通机制为方向,建立了个人-企业-社会的三维共建数据治理体系框架,并应用该框架进一步分析总结了国际数据要素市场强化顶层设计与综合治理的新趋势与新挑战,旨在为我国数据治理优化和革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并针对新问题与新挑战为我国数据治理持续优化提出实践建议。
  • 理论经纬
    □邱卫东 □陈晓颜
    2024, 1(1): 36-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本主义全球分工结构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了从“中心-外围”到“中心-散点”的演进,为把握数字资本主义本质提供了新视角。“中心-散点”结构重构了资本获取剩余价值的形式,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剩余劳动积累体系中的支配和垄断地位。通过对数字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分配样态的分析,能进一步澄清“中心-散点”结构服务中心国家资本增殖的本质。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和把握数字资本主义的“中心-散点”结构,在历史和价值向度中澄清其结构的变与不变,既能为建设数字强国和建构数字命运共同体提供有益启发,也对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 理论经纬
    □任雪 □刘婉琪 □周先东 □秦瑶
    2024, 1(1): 4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1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数字经济统计核算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随着数字经济统计工作进入实践阶段,在内涵、行业边界的界定等方面均面临着系列复杂的问题。基于此,本团队有幸承担了国家统计局重大课题研究,在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反复修订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数字经济分类经验,结合数字经济统计核算实践,着力研究国内外数字经济内涵与分类演进,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分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产业两个角度总结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提出 4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界定标准,形成了一套包括 4个大类、24个中类、237个小类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以及包括11个行业大类的数字经济融合产业分类。
  • 金融问题研究
  • 金融问题研究
    □刘皓琰
    2024, 1(1): 5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民币国际化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很多学者将数字法币的推出视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具有极重要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然而国际货币竞争的背后是国家经济、政治等综合能力的竞争,其形成有着复杂的底层逻辑。尽管数字法币的研发的确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但过分高估其战略价值也有着将问题简单化的风险。必须立足政治经济学的思维,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数字经济时代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与挑战,方能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加切实的方案。
  • 金融问题研究
    □汪 青 □杨 权
    2024, 1(1): 6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从理论机制上探讨了不同资产负债配置结构对一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然后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并结合Logit 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存量衡量的以FDI为代表的股权负债、债务资产以及官方储备能够显著降低一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而以 OFDI为代表的股权资产和债务负债则显著提升了一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地分析揭示资产负债结构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和金融一体化水平的国家存在差异。从资产负债结构诱发金融危机的作用渠道和调节效应来看,估值效应和净投资收益的上升减弱了 OFDI对本国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正向提升作用,资产波动性上升导致OFDI对本国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正向提升作用进一步放大,并使债务资产与储备资产对本国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降低作用被削弱。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牛子恒 □邹宗森
    2024, 1(1): 7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严重动摇了制造业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本文针对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基于中国2011—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引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准自然实验,综合探究了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够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其中,激励企业创新投资和提高实体资产收益率是重要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制造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作用效果仅存在于东部地区以及中、低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中,在中西部地区以及高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下作用效果不明显。进一步讨论证实,生产型智能制造模式和协同型智能制造模式均可以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但后者作用效果更强。本文相关研究结论提供了一项振兴实体经济的新证据并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支撑依据。
  • 发展战略研究
    □陈强远 □张醒 □施贞怀
    2024, 1(1): 89-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解中国科技创新政策,是深刻剖析中国创新实践困境理论成因的重要视角。本文采用文本挖掘、词频词义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量质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文本语义上,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现“数量与质量兼重”的战略倾向;(2)中国科技政策理论导向与具体实践间存在偏差,同时还存在部门与应用方向异质性;(3)中国科技政策演变过程中,各部门合作力度逐渐加强,政策导向发生明显转变。本文的研究对于正确评估和优化中国科技政策、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熊 芳 □童伟伟
    2024, 1(1): 99-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我国开启了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的伟大变革。我国制度型开放变革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区战略、自贸试验区改革和“一带一路”建设三条路径推进。通过文本分析发现: 自由贸易区战略在诸多“WTO+”条款的规则一致和规则协调上取得了全面进展,顺应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的“边境内措施”规则协调不断增加;自贸试验区改革在贸易投资自由化、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金融和服务业开放制度创新增加,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稳步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在多边金融合作政策协调、民生援助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尽管我国制度型开放变革面临外部环境恶化、国内阻力变强、整体难度增大、全局协同性不足等困难,但仍将沿着三条主要路径及其战略协同方向继续深入。
  • 体制改革
    □武 威 □刘 杰
    2024, 1(1): 108-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获取跨区政府采购订单的实际数据,就跨区政府采购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解释企业国际化发展动因的“制度逃逸论”与“制度促进论”两种存有争议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跨区政府采购显著促进了企业国际化发展,支持了“制度促进论”假说。依托市场制度环境优化与政策功能优势,跨区政府采购支持企业国际化表现出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创新升级、稳定经营业绩的内在作用机理。跨区政府采购推动企业国际化以国内要素市场发展水平为基础,受国际要素市场发展依赖程度的显著制约,并需要良好的国际区域合作环境作为支撑。加强跨区政府采购,对于加速推进扩大内需战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栾 健 □张哲晰
    2024, 1(1): 118-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和核心载体。本文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构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 2020—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得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增收,多种检验均验证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带动农户增收,具体表现为提升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户就地就近稳定就业;考虑乡村治理环境异质性的检验发现,实施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村干部文化程度较高、村两委“一肩挑”的村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户的增收效应更强;拓展讨论表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低收入农户群体的增收效应更为明显、能够有效缩小收入差距,在保障效率的同时兼顾了公平。因此,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抓手,引导农地流转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环境优化,将会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