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经济学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获奖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1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05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金融问题研究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理论经纬
体制改革
发展战略研究
三农问题
全选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Select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体会
刘 伟
2024, 10(10):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线索
胡家勇
2024, 10(10): 7-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
赵 峰 段雨晨
2024, 10(10): 1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问题研究
Select
金融问题研究
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思想基础与战略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论述
□田应奎 □尹 舒
2024, 10(10): 2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新征程金融改革与发展怎么看和怎么干这一根本议题,习近平 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 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对于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形势,深刻总结和深化认识我 国金融工作规律与发展道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精神,具有 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着重从深刻认识深化金融改革重大意义、奋力开拓中国特 色金融发展之路、全面推进新时代金融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新时代金融高质量监管四个方面,深 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改革与发展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 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与战略引领。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以全面深化改革塑造适配 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
□沈坤荣 □程 果
2024, 10(10): 3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所引发的既 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依靠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实现生产力 的进步,更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塑造。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力要素质的变革和技 术组合方式的变化、生产力作用方式的新规律和生产力驱动方式的根本变革对新型生产关系的完 善和重塑提出了新要求。形成新型生产关系重在全面深化改革,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 动力,更是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需要着眼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中的体制 机制建构,进而塑造起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构特征、 优化潜力和优化路径
□李佳霖 □董嘉昌
2024, 10(10): 44-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面临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等多重挑战,如何夯实现代化基 础、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重要问题。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总量矛盾更 是结构矛盾。必须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实际与发展目标,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构特征,挖 掘中国式现代化结构优化的潜力和路径。本文基于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生产率提升、动能转换和 供需调整方面的潜力,推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等持续优化,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高 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以结构优化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理论经纬
Select
理论经纬
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国际分工的不平等交换视角
□楼俊超 □金哲汗
2024, 10(10): 54-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人口红利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构成 庞大的产业后备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但随着劳动力再生产成本提高,中国的生育率 逐渐下降,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不过,中国长期的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的培育提供了坚实基础。中 国的人口红利是国际分工的产物,在不平等交换的视角下,实际上将中国置于国际交换中的劣势 地位。本文从国际分工的不平等交换切入,剖析了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的实质,指明只有从依靠劳 动力数量的人口红利转向依靠劳动力质量的人才红利,才能根本改善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因此, 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优化创业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倡导终身学习,完善人才政策,加强思想教 育,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人尽其才,以期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体制改革
Select
体制改革
数智时代算力经济全球化的资本逻辑及其极化效应
□徐宏潇
2024, 10(10): 6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算力是数智时代的新型生产力。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控制全球算力产业关 键链条,主导着算力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算力经济全球化成为了数字资本主 义全球扩张的“急先锋”:一方面,推动了全球算力的普及与进步,促进了世界数字文明的交流与互 促;另一方面,加剧了垄断资本的跨国积累,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算力鸿沟,并呈现出 “ 算力财富 ”积累与“算力贫困 ”积累的极化效应。当前,我国正处于由算力经济大国迈向算力经济 强国的关键阶段,既要抓住算力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也要有效应对其带来的风险挑战,加快发展 算力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算力经济发展新秩序。
Select
体制改革
放松市场准入管制能促进企业供应链稳定吗——来自负面清单的证据
□周明生 □王珍珠
2024, 10(10): 7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保障企业供应链稳定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助力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2012 —2022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准自然实验,探究放松市场准入管 制与企业供应链稳定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放松市场准入管制能够促进企业供应链稳定,并且对导 入期企业、非国有企业、高垄断行业以及供应链集中度高的企业供应链稳定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 检验表明,供给侧优化要素配置,需求侧释放消费潜能是该政策促进企业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渠道。 进一步分析发现,将国内市场一体化纳入供应链稳定指标后,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对新指标的正向 效应更突出,表明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助推作用。
发展战略研究
Select
发展战略研究
国内外产业链耦合协调对国家创新效能的影响研究
□姚树洁 □安静兰 □殷红
2024, 10(10): 8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 2011—2022 年间56 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国内外产业链耦合协调对国家创新效 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与国际产业链耦合协调水平提高显著促进国家创新效能。进一步分析发 现,该影响主要通过增强企业创新激励、产生并扩大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和提高市场创新偏好等路 径实现。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知识吸收能力更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突出和机会均等水平 更高的国家,这种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发现对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 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避免产业大规模外迁与去全球化极端情形,促进国内外产业链 协调发展,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效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
Select
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贸易协定深化、技术条款与国际创新活动
□刘 琳 □李 玉
2024, 10(10): 9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23 年发布的“深层协定 ”数据库,构建区域贸易协定深化的完整指标体系,全面探 究区域贸易协定深化对国际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贸易协定深化促进了国际创新。在水 平深化方面,RTA 条款、“WTO+ ”条款、“WTO-X ”条款的覆盖率和执行率均对国际创新产生了显著 的正面效应。在垂直深化方面,技术条款深化对国际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区 域贸易协定及技术条款深化通过推动研发要素的跨境流动以及跨国创新合作有效促进了国际创 新;异质性分析发现,知识产权、数据保护和研究与技术条款对国际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 贸易协定及技术条款深化对于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之间的创新促进效应最大,技术条款深化对高 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的国际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对中国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与建 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三农问题
Select
三农问题
农村土地二轮到期延包试点的实践成效、主要问题与完善建议
□林 煜
2024, 10(10): 111-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其中巩固和完善现有土地 承包关系,延续清晰明了的产权关系,是当下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试点,无疑是当下深 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自2020 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开展了五批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 长 30 年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工作推动、问题解决以及潜在风险三个层面存在回避问 题等可能诱发试点工作不彻底、导致试点成效打折等问题。为此,应尽可能选择多样化的试点村、 更多探索用“地”的办法解决人地矛盾。
Select
“产业趋农”抑或“趋农产业”:大农业观下乡村产业发展再审视
□杜书云 □刘丁瑞 □牛文涛
2024, 10(10): 119-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政策语境下,乡村空间的收益预期获得 持续改善,生产要素也逐步由城市空间向乡村空间进行理性转移,引致了相关产业在空间上的趋 农聚集以及在功能上的适农演化,逐步衍生出趋农产业这一全新业态族。围绕趋农产业的理论意 蕴、体系构成、生成逻辑、生成过程四个维度,本文系统阐释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的产业趋农过 程以及趋农产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学理依据。同时统筹考虑“政策-空间-人才-平台”四个维度,以 大农业观为行动指引,从完善配套政策、优化空间布局、组建人才队伍、构建组织平台等方面揭示 了趋农产业发展的未来进路,以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语境下我国乡村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 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