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超贤 □颜 蒙
    2025, 1(1): 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内在高度关联,推动两者协同互促对实现这两大战略任务均有重大 意义,但当前研究在没有揭开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内部“黑箱 ”的基础上探讨两者的互促,只 揭示了宏观总体关系,没有系统厘清深层辩证关系,也无法推导出更精准的协同推进策略。本文把 揭示两者的内部结构“黑箱 ”作为逻辑起点,发现二者的发展思路、发展原则和发展路径相同,但本 质、范围、构成和变革规律不同,总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深层本质和产业载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和 对立转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了这一辩证关系蕴藏的丰富互促机制。实践中,需坚持共 同发展原则、坚守共同发展思想、壮大共同发展路径、破解共同改革难题,在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和互促发展。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石颖 □张慧 □郝鑫泓
    2025, 1(1): 1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党的十 八大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围绕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 署和制度安排。新时代十年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经历了分类落实、有序推进、稳妥深化和巩固拓展 的发展历程,并在政策制定、混改范围、改革成果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经验。本文深入挖掘我国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溯源,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及成就经 验,并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我国未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推动下一 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稳步实施与持续深化。
  • 理论经纬
    □宋献中 □尹广英 □潘婧
    2025, 1(1): 2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11—2021 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在测算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消费水平的基础上, 以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异质性为研究视角,探究数字消费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是否存在鸿沟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消费通过影响市场需求与竞争引发企业升级和革新,进而实现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由于企业信息应用能力差异、数字适应性差异和资源基础差异,这一积极作 用仅存在于高新技术企业中,进而导致了企业间的生产率鸿沟。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竞争实力较 强和外部市场环境较弱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借助数字消费机遇获得更大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最后,数字消费还有助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和供应链配置。
  • 理论经纬
    □陈绍辉 □孙熙国
    2025, 1(1): 36-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 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危机与不稳定、社会不平等与贫富分化、环境破坏 与资源浪费等负面问题。耐心资本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本形式,是对传统资本的扬弃,克服传统资本 短期逐利与高风险偏好,融合社会进步和环境价值,具有长期投资导向、注重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 展、风险承受能力与稳定性、参与性与合作性等特征,对于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缓解社会不平等 与贫富分化、推动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征程上,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挥政府与市场合力,政府监管资本、引导流向,优化政策鼓励耐心 资本投入重点领域;以制度建设为牵引,完善风险管理与评估体系,不断壮大耐心资本,引导和规范 资本健康发展,助力新征程上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 理论经纬
    □彭李政
    2025, 1(1): 46-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数字资本主义阶段,数字经济成为资本主义推进再工业化的新的着力点。数字资本主义 之所以推进再工业化,一是物质生产活动始终具有第一性,二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经济为 再工业化提供了新发展机遇,三是数字资本主义社会长期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数字资本主义依 然处于去工业化加深的趋势中:制造业的获利能力持续低迷,数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导致制造业 就业人数和就业岗位减少,金融资本与数字资本渗透融合对实体产业形成新一轮侵蚀。此外,数字 资本主义再工业化面临四大困境:制度方面,数字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固有限制;技术方 面,数字技术赋能实体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困难和不确定性;运行模式方面,数字资本主义形成具 有非生产性的“服务化 ”发展趋势;劳动力方面,零工劳动者相对过剩与制造业技能劳动者短缺的 矛盾凸显。综上,数字资本主义短期内将难以实现再工业化。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杨 壮 □吴福象
    2025, 1(1): 56-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算力基础设施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算力支撑, 但在“生产率悖论 ”得到广泛验证的背景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 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投入运营为外生政策冲击,利用沪深A 股上市公 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TFP 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算力基础设施 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TFP 提升,并且提升效应与企业智能化水平密切相关。作用机制检验表明,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企业合作创新和推动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调整两个渠道影响企 业TFP。基于地区、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TFP 的影响在 发展禀赋较好地区、高技术行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
  • 体制改革
    □董 超
    2025, 1(1): 66-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本积累是资本追求无限剩余价值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基于工业经济的时代背景分析了资本 积累的“机器榨取 ”模式及其一般规律。而人工智能时代以“智能掠夺 ”为形式的资本积累既未脱离 资本追求价值增殖的本性,又呈现出与机器大工业时代不同的新特征。基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 的基本框架发现,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资本积累在运行过程上实现了生产过程上的智能化转型和实 现机制中的剥夺性转变,在实施手段上促进了积累强度的提高和领域的扩展,并最终深化了经济 社会的多重矛盾。要科学把握人工智能时代资本积累的两重性特点,使数字智能技术在推动财富 增长的同时,也促进生产关系的完善与人的全面发展。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陈再齐 □李德情
    2025, 1(1): 7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国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来优化其全球网络,不仅是推动企业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 义,也是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微观基础。本文基于新 OLI 范式,以2007—2022 年中 国A 股上市跨国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中国跨国企业全球网络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 理。研究发现,跨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全球网络集中度,促进全球网络多元化。机制分析 表明,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开放资源优势、联结优势和整合优势,通过推动企业实现开放式创新、 优化供应链配置和增强动态能力,促进形成创新开放型多元化、供需联结型多元化和动态整合型 多元化的全球网络。异质性分析发现,贸易摩擦导致的高系统性风险下,数字化转型对全球网络多 元化的助推效果更加显著;在新技术民族主义冲击下,高技术行业的跨国企业利用数字化转型推 动全球网络多元化的意愿更加强烈;相比于生产型和研发型子公司,数字化转型更易促进销售型 子公司网络多元化。
  • 发展战略研究
    □关会娟 □徐丽笑
    2025, 1(1): 86-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量化数字经济规模和产业关联 特征有利于为监测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提供统计数据支撑。本文基于官方公布的国家投入产出表编 制了2012—2020 年 174 部门的数字经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系统核算了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增加值规模、速度和结构,并分析了数字经济的投入产出结构与产业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2012  年以来,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其分行业的增加值规模持续增长,已成为宏观经济增长的新引 擎;核心产业占比格局有所改变,数字技术应用业增加值已占据核心产业半壁江山,超过数字产品 制造业成为第一大产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保持高速增长,是带动核心产业发展 的关键产业。(2)数字制造业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强,但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仍然低于国民经 济平均水平;数字服务业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在产业内部自循环,对其他产业依赖程度较弱; 虽然整个传统产业的重要性在逐渐减弱,但目前传统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中的关键产业。本研究 可为判断数字经济发展关键驱动力和产业间关联特征提供科学依据。
  • 金融问题研究
  • 金融问题研究
    □郭卫军 □田素华
    2025, 1(1): 96-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准确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科学评估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对于推动金融强国建 设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五个维度构 建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21 年全球 114 个国家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统 计测度,并实证检验了其经济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样本期内,全球金融格局总体上没有发生太 大变化,发达国家在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的金融高质量发展 水平排名从2000 年的第57 位上升到了2021 年的第 37 位,正在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第二, 全球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随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呈现出波动性的上升趋势,其总体差异随时间 推移在不断缩小,且水平较低的国家具有追赶趋势。第三,金融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技 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第四,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与经济 结构转型升级的适配度较高,但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 金融问题研究
    □马 勇 □陈点点
    2025, 1(1): 108-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开放经济的特有冲击对经济结构转型和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在经济 稳定、结构转型升级、汇率稳定的三重目标下,货币政策、汇率制度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如何通过协 调配合实现最佳政策效果。基于包含货币错配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两部门开放宏观经济模型,本 文的研究发现:正向出口冲击在短期内有利于经济结构改善,且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有持续性;正向 世界利率冲击在短期内会恶化经济结构,但在中长期经济结构将得到改善。在政策效应方面,与完 全浮动汇率制相比,管理浮动汇率制能够更好地减弱外部冲击,使经济更快恢复均衡;而结构性货 币政策则可以在短期内对利率、汇率和通胀等变量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刺激特定产业的产出,改善 经济的总产出和经济结构。因此,相对于仅盯住 CPI 通胀和产出缺口的货币政策规则,对汇率变化 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与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组合可以增进社会福利。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杨 骏 □李长健
    2025, 1(1): 119-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农 ”领域的关键发展战略。耐心资本 作为一种长期资本和战略资本,能够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资本支持。当前,世界正处于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耐心资本凭借其在投资主体、投资客体及投 资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展现出长期投资能力、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显著的公共性和风险规避特性。 其价值内涵进一步革新了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以及开放金融等多元金融理 念,从而在可持续资金保障、降低风险溢价以及支持逆周期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当前 乡村的软硬件设施现状及未来发展格局来看,乡村基础设施不足、部分制度建设滞后、乡村金融资 本监管体系不健全以及原有利益格局失衡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耐心资本在农业强国建设中 的作用发挥。因此,需要以金融发展权理念为基础,充分发挥制度的稳定性作用,秉持谦抑性干预 原则,依托技术与文化的双向驱动,实现硬法与软法的协同规范。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优 化耐心资本的运行环境,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制度和发展理念全面完善。